白云春毫

一杯好茶

  白云春毫,属于炒青绿茶,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庐江县的种茶历史悠久,远可追溯到东汉年代,据唐代陆羽《茶经》中引《桐君录》载:“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白云春毫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润,形似雀舌,造型具有名茶特色。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匀称一致,嫩绿明亮。

  201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白云春毫”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白云春毫产地介绍

  1、土壤地貌

  白云春毫茶产区主要分布在庐江县汤池、柯坦、万山等16个镇的低山丘陵地区,少量分布在山地榜田,土壤为黄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应,成土母质为中性结晶岩类和泥质岩类为主,通透性好,适种性广。土壤有机质含量≥1.2-2.2%,全氮含量>5-15%,有效磷含量6-10毫克/千克左右,速效钾含量60-100毫克/千克,pH值5.0-5.5,有效养份丰富,适宜庐江白云春毫茶的种植。

  2、水源水质

  庐江县境内河流密集,东挟黄陂湖、白湖,东北襟巢湖,水域总面积25780平方公顷,蓄水总量9.08亿立方米以上,拥有虎洞、果园山、金汤湖水库,山区水系,水资源丰富,水质优异。还能引巢湖水、引西河水、引龙河口水库水经舒庐干渠入境。庐江白云春毫茶生产灌溉用水来源于以上水系,其符合农业部公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2013)中绿色食品生产关于农田灌溉水质的要求。

  3、气候情况

  庐江县西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降水量1009.2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760.1小时,年无霜期253天,常年相对湿度79%。

  4、生态环境

  庐江县白云春毫茶种植区地处大别山余脉,境内生态环境优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种植园区远离工矿区和铁路、公路干线,没有污染源。

  白云春毫制作工艺

  庐江白云春毫茶制作分鲜叶摊青、分级、杀青、摊放冷却、炒压做形、摊放、初烘、复烘、足烘、拣剔、包装等工序。白云春毫独特的制作工艺是炒压做形、既炒又烘。

  1、鲜叶摊青和分级

  鲜叶摊青,一般的用竹垫,让鲜叶不落地摊放;有条件的可以用不锈钢丝网做成筐上架,这样可以节约场地。摊青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

  摊青厚度一般在30毫米左右,时间6-12小时,其间要轻翻1-2次,待鲜叶减重15%-20%,含水率70%左右即可杀青。

  为了使庐江白云春毫茶制成品更加匀整,鲜叶在摊青过程中,要使用分级筛分级,分出1芽1叶初展、1芽1叶开展、1芽2叶初展、1芽2叶开展四个等级,分别付制。

  鲜叶摊青是名茶制作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是形成茶叶品质作一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准备,发挥鲜叶的最大潜能。

  2、杀青

  分手工杀青和滚筒杀青:杀青的目的主要是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手工杀青:锅温控制在180-220℃之间,每锅投叶量250克左右。先以抓闷炒为主,让鲜叶温度迅速上升,当清香透发时改用搭、抖、捺的手法进行初步造型。杀青时间6-8分钟。

  滚筒杀青:以80滚筒杀青为主,杀青时严格控制杀青时间,一般在90-15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80秒,一般滚筒内空气温度应为100-120℃,操作时,注意筒温和投叶量的调控,使之相互匹配。杀青时间依据鲜叶老嫩及含水率的不同作相应调整。

  总之杀青叶最终达到:杀青均匀,叶色暗绿,叶质柔软,用手紧捏叶子能成团,稍有弹性,嫩茎不易折断,且有清香,无红梗。

  3、摊放冷却

  又称回潮,杀青叶下机后,要用风扇快速冷却,以及时散发热量和水蒸汽,是庐江白云春毫茶色泽绿润隐翠,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的一个关键环节,再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历时约40-60分钟。待叶芽顶部回软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

  4、炒压做形

  炒压做形是庐江白云春毫茶成形的关键工序。手工炒压做形:锅温90-80℃,时间15-20分钟。前期以炒压做形为主,中后期结合翻、抖、理、捺、搭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直、扁、平的扁平状。待炒至六成干,茶条基本固定即可起锅。

  机械炒压做形:用多功能理条机进行。炒压做形刚开始时温度要偏高,一般以100-110℃(理条机槽内空气温度)为宜,多功能机应调至快档运转,均匀投入杀青叶,每槽投叶量视鲜叶老嫩程度而定,当茶叶成条状,七八成干,叶色微黄即可下锅摊凉。

  5、摊放

  起锅后薄摊回潮,一般应盛放在竹匾内,轻轻压实,以保持形状和均衡水份,摊凉回潮时间40-60分钟。

  6、烘焙

  分初烘、复烘、足烘三次。初烘温度80℃左右,两锅理条叶并一烘,烘5-10分钟。茶叶初烘后要进行充分摊凉,以促使在制叶内外水份分布均匀,为后期充分干燥打下基础。

  复烘温度70℃左右,将初烘叶两笼并一笼,时间10-15分钟。足烘一般是第二天上午进行,采用低温碳火长时间烘焙,温度50℃左右,叶量为两笼复烘叶,烘60-90分钟,至足干即可。用提香机提香的,一般在足烘的基础上,将提香机温度调到110℃左右进行提香,时间3分钟左右,然后出烘摊凉。

  7、拣剔

  茶叶出烘冷却后,经人工拣除不合标准的茶条、茶梗、老片和茶果,去除碎末,即可包装。

  白云春毫品质特点

  白云春毫干茶外形紧直挺秀微扁呈燕尾形,色泽绿润隐翠;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持久显兰香;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嫩黄绿明亮。其典型品质特征“形似燕尾、清香带兰”。

  “白云春毫”成茶化学成份经安农茶业系分析,水浸出物为43.52%,多酚类化台物总量29.27%,氨基酸总量5.69,咖啡碱3.87%,各种有效成份含量均达到名茶的要求。

  白云春毫功效与作用

  1、杀菌、提神

  喝白云春毫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因为白云春毫茶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咖啡碱,能对杀死细菌起到很好的作用。具体功效就体现在杀死我们胃肠中的有害菌,改善我们的胃肠功能,以及杀死我们口腔内的细菌,还能中和口腔内的硫化物,所以喝白云春毫茶不仅能使我们的口腔保持健康,还能使我们口气保持清新哦。白云春毫茶里的咖啡碱还有很好的提神效果,所以睡前尽量别喝白云春毫茶哦,不然睡不好。

  2、延缓衰老

  白云春毫茶有含有脂多糖,能帮助身体抵抗辐射,避免辐射造成的伤害;白云春毫茶中的儿茶酚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延缓皮肤衰老。

  3、提神作用

  白云春毫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效果。

  4、减肥作用

  白云春毫茶本身热量低,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减少体内脂肪堆积,达到瘦身减肥的目的。

  5、护齿明目

  白云春毫茶中含有氟,能有效抑制钙的减少,对预防龋齿和护齿都有好处。此外白云春毫茶中的维生素C等对降低眼睛晶体浑浊度,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作用。

  白云春毫冲泡方法

  1、茶具

  饮用白云春毫茶,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类瓷质洁白,便于存托碧绿的茶叶和茶汤。

  2、水质

  泡白云春毫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以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

  3、水温

  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在80度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白云春毫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也会使茶汤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

  4、茶与水的比例

  通常茶与水比为1:50至1:60(即一克茶叶用水50ml至60ml)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

  白云春毫茶储藏方法

  1、保持干燥,茶叶怕水,因为含水量高的白云春毫茶经氧化后释放出的热能可增加茶叶的温度,从而加速其化学反应,白云春毫茶品质会随之陈化。

  2、创造低温贮存白云春毫茶有一个临界温度,当干茶处于0℃时,香气最浓;有冰箱的,应把容器密封后存入;无冰箱的,放在通风处贮存。

  3、回避光线光照对白云春毫茶有破坏作用,保管白云春毫茶时应避强光选暗室,使用的容器最好是不透明的铁盒、木盒等,也可保存在食品袋中。

  4、断绝供氧的办法来保管白云春毫茶可起到抑制白云春毫茶氧化变质的作用,选铁罐、陶缸、保温瓶等密封容器保存最好。

  5、装白云春毫茶的容器及贮存白云春毫茶的库房不得与其他物资混放,否则,吸附后的白云春毫茶泡出的茶汤就会变得异味百出很难喝。

  白云春毫历史渊源

  庐江县的种茶历史悠久,远可追溯到东汉年代,据唐代陆羽《茶经》中引《桐君录》(书中记载了东汉时代的一些产茶地和茶树品种)载:“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

  太平广记引广异记云:“唐天宝年间(741-755年),有刘清真者,与其徒二十八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至陈留”。说明那时皖西茶园已初具规模,霍山、潜山、舒城、庐江等地茶叶已作贡茶,可见品质很好。又据古籍记载:“北宗、涯南、薪、黄、舒、光、寿、庐六州设有十三个茶场,征收园户之茶,加工焙制”。

  民国初年,庐江县有茶园5000亩,主要集中在西乡(汤池一带),每年约产春茶一万篓,子(夏)茶6000篓(每篓10斤),全县茶农29000人,茶工180人,有茶行149家,茶叶主要销往该县各镇及含山、和州。另有3000篓经无为襄安、芜湖至浦口销往山东济南。庐江所产之茶称之“雨前毛尖”、“白莲”、“绿莲”。其制法“用锅炒干、竹笼烘之”、质佳味浓。

  1985年,庐江果树茶厂开始试制二姑尖毛峰并投放市场,反映良好。

  1986年12月,庐江县科委正式向省科委申报“开发二姑尖毛峰名茶”课题。经安徽省科委考察论证过后,同意立项。

  1987年4月上旬,开始正式试制,以二姑尖茶园为鲜叶原料基地,因其成茶白毫显露,并结合该茶产地一古刹白云庵,取白云缭绕之意,将二姑尖毛峰改名为白云春毫。

以上是 白云春毫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67768.html

回到顶部